中新社敦煌七月九日电(记者曾嘉)“情系敦煌——两岸文化联谊行”的嘉宾们在活动的第七天来到了期待已久的敦煌莫高窟,在认真参观并欣赏了十几座精选的石窟后,与敦煌研究院举行座谈会,将他们的所观所想与研究敦煌文化的专家们交流。 台湾嘉宾团团长、时报周刊荣誉董事长简志信表示,从小在老师的教导下,敦煌就是自己一直向往的地方,今天真的能够圆梦十分感慨,特别是看到精美的壁画和塑像,令他震撼,也为中国的敦煌文化
新华网沈阳6月13日电(记者邱红杰)我国将全面推进文物调查及数据库管理系统项目建设,争取到2010年完成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记录档案数字化工作。 记者从13日在沈阳召开的“文物调查及数据库管理系统建设”项目试点工作会议上了解到,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共有1271处。国家文物局今年将加快有关制度、标准和规范的研究,开展不可移动文物数据采集指标体系和相关调研工作,同时鼓励经济基础好、信息化建设热情高、技术力量
中新社北京十月十九日电(范玲)古老的文物和先进的数字技术之间有什么联系?十九日,在此间举行的“虚拟现实和文化遗产国际会议”给人们上了生动的一课。 “文化遗产数字化”是为期三天的“第四届互联网与多媒体全球峰会”的重要议题。文物是祖先留给我们的无价之宝,如何加强对它的保护一直备受海内外各界人士的关注。随着多媒体和数字技术的发展,文物的保护也开始进入了数字化领域。 数字技术对文物保护的最大贡献在
在10月20日刚刚结束的第四届互联网与多媒体全球峰会上,虚拟现实技术和文化遗产保护问题受到广泛关注。在文化遗产保护和保存上更多地利用数字信息技术正在成为越来越多人的共识。 数字化保护古老遗产正在成为全球时尚 在10月18日召开的虚拟现实技术和文化遗产国际会议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通讯和信息主任助理、国际多媒体协会联盟主席赫维?费彻认为,目前信息与文化产业是发达国家最具优势的产业,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数
继天安门——太和殿的数字化保存完成后,中日合作对北京故宫其他建筑和100万件故宫珍藏文物进行数字化保存的工程正在展开。据有关人士称,这项由故宫博物院和日本凸版印刷株式会社合作的工程要持续100年才能全部完成。 中日合作进行的故宫博物院建筑物和文物数字化是一个世界瞩目的重大工程。它利用当今世界各国正积极研发的虚拟现实技术,让观赏者在计算机制作的三维空间中从各个角度自由观赏对象,有身临其境之感。此前的太和
新华网兰州10月11日电(记者王艳明)甘肃省目前已为10余万件三级以上馆藏文物建立电子档案,一个规模庞大的文物数据中心正在建设之中。 作为中华文明的主要发祥地之一,几千年的历史变迁和文化兴衰给甘肃留下丰厚的文物遗产。仅在丝绸之路沿线,就密布着13284处各类不可移动文物遗址,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就有43处。目前,甘肃省保存有全国数量最多、品位最高的彩陶,出土的铜器、木器在文化类型和数量上也居全国前列
中新网2月19日电科技日报报道的记者从国家文物局了解到,中国数字博物馆已经正式立项,并通过了中期验收。 在中国数字博物馆建成后,人们不出家门就可以精细、立体地看到仰韶出土的彩陶人首瓶、故宫博物院收藏的皇帝玉玺等国宝级文物,置身于秦始皇兵马俑的阵列中,仔细观赏、甚至描摹敦煌莫高窟的精美壁画,重现阿房宫的雄伟气势…… 据北京航天航空大学齐越博士介绍,数字博物馆是以数字形式对可移动文物和不可移动文
我们生活的这个时代,是一个急剧变化的时代,数字技术的突飞猛进,把信息革命推向一个更高的境界。伴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发展成熟起来,科技已逐渐成了艺术创作的现实工具和传播手段,以计算机语言为主要手段的媒体艺术正在迅速崛起,传统艺术也因之步入了一个全新的数字化领域。书法自然而然也被引领进入了数字艺术的新空间。 “科学和艺术是不可分割的,就像一枚硬币的两面。”(李政道语)数字化为艺术想象和艺术创作提
天水麦积山石窟的小沙弥(泥塑)北魏东方网9月17日消息:踏上丝路古道,就走进中华民族五千年的风雨烟尘。麦积山石窟、铜奔马的出土地、张掖大佛寺,依次向西排开,沿着连绵起伏的祁连山,穿越明代长城,再走进世界洞窟艺术的宝库———敦煌莫高窟,华夏文明的历史画卷仿佛都在眼前一一展开,卓然闪烁出迷人的光彩。天高云淡时节,全国政协副主席张思卿率领的全国政协联合调查组奔赴甘肃,从东部天水启程,经过兰州,走过武威、嘉
由西北大学可视化技术研究所承担的、国家863项目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的计算机辅助文物复原技术研究最近通过国家验收。该技术成功通过国家验收,使得一堆破碎文物碎片能精确地整合恢复为文物原形成为易事。以往对破碎文物的复原多是采用手工方式,而计算机在形状匹配方面具有很多独特之处。从1999年底开始,周明全教授带领西北大学可视化技术研究所的研究人员,经过两年的艰苦努力,完成了计算机辅助文物复原样机系统,实现了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