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国家文物局数据中心统计,截至2010年8月31日24时,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均已完成馆藏一级文物数据的采集与报送工作;除个别确有特殊情况的省份外,绝大部分省份也已顺利完成了二、三级馆藏珍贵文物数据的备案工作。这标志着“文物调查及数据库管理系统建设项目”自2001年至今已经取得了重要的阶段性成果,基本实现了国家文物局确定的“2010年8月31日前全面完成数据采集及报送工作”的目标,全面进入了以数据整理和应用工作为核心的新阶段。
“文物调查及数据库管理系统建设项目”自2001年实施以来,先后经历了试点、试点推广等阶段,并于2008年在全国全面展开。在项目进入全面推广的两年时间里,各地文物行政部门高度重视、认真组织,推动了项目工作的全面铺开;广大文博工作者踊跃参与、积极奉献,确保了数据采集报送的有序进行。特别是在前不久,国家文物局《关于加快馆藏珍贵文物数据采集、报送工作的通知》下发后,各地文物行政部门和文物调查项目的实施单位、参与单位,都切实提高了对项目工作的重视程度,加快了数据采集报送的进展速度。黑龙江省文化厅特别举办了黑龙江省文物调查及数据库管理系统建设项目审核培训班,培训审核人才,确保数据质量;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文物局专门成立了由文物、影像、计算机三方面专业人员集成的区级采集专家组,跨越新疆的天山南北各地州、市、县开展数据采集工作;四川博物院、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克服种种困难,从各部门抽调了大量工作人员脱岗参与数据库建设工作;安徽省蚌埠市博物馆高薪聘请专业摄影家担任影像采集任务;青海省文物工作者克服玉树地震带来的各种不利影响,想方设法加快工作进度,确保了本省珍贵文物数据采集、报送工作的如期完成。山西、陕西、湖北等项目前期试点省份在完成前期采集报送工作的前提下,还自行开展了一般文物的数据采集工作,陕西省积极推进文物数据的应用,将文物数据用于文物保护宣传、旅游资源展示、文化产业开发等工作中,极大地发挥了数据资源的作用,扩大了三秦文化的影响力
“文物调查及数据库管理系统建设项目”作为一项以摸清馆藏文物家底情况、提高馆藏文物管理水平为基本目标,以调查馆藏珍贵文物资源、采集馆藏珍贵文物信息为基本形式,以数字化的影像采集技术、数据存储技术和网络技术为基本手段的文化遗产领域的数字化基础工程,如期完成该项目对于国家全面掌握馆藏文物资源,科学规划馆藏文物的保护与利用,不断提高馆藏文物管理水平,充分发挥馆藏文物的社会功能具有重要的意义。特别是当前,随着博物馆事业的快速发展和计算机网络技术向社会各个领域的快速渗透,亟需我们利用现代技术,不断推进馆藏文物数字化进程,为文物行政部门强化馆藏文物管理服务,为提高博物馆的公共文化服务能力服务,为广大人民群众鉴赏祖先创造出的灿烂文化、掌握历史知识、领略先进文化、提高综合素质服务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下一阶段,项目工作机构将按照国家文物局的统一部署,加快完成文物数据的审核、整理工作,认真做好项目综合评估和总结、表彰等各方面工作,并根据文化遗产工作的需求和文物数据的特点,积极推进文物数据的应用,利用文物数据资源不断提高文物管理工作水平;配合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编制切实可行的文物数据应用规划,积极推动文化遗产传播手段的创新和文物数据的多渠道应用,探索建立文物数据的网上公开和在线展示机制,努力突破馆藏文物在展示时间与空间方面的限制,向人民群众提供优质、便捷的数字化公共文化鉴赏服务,让文化遗产保护成果“最大限度地惠及全体人民”。
转发请注明:丁丁猫